外科(胸心外科方向)专业基地
胸心外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目前为成都市市级重点学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被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评选为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在成都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科室设有庆云、龙潭两病区,编制床位75张,拥有独立的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配有医护人员41人。其中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四川省医疗卫生健康促进会心脏外科分会常委1人,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专委会委员及青年委员各1人,各学组成员3人,四川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1名,委员1名,食管癌专委会委员及青年委员各1名,成都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专委会常委1名,委员1人,成都市医学会理事1名,成都市心脏大血管外科质控中心和普胸外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各1人,欧美国家访问学者2名。科室配有4K和荧光高清胸腔镜、体外循环机、除颤仪、呼吸机、超声刀、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神经探测仪、微波消融仪、纤支镜、血液透析仪、心排量仪、IABP、脑功能测定仪、精密手术器械等高端设备。年收治各类心血管外科和普胸外科患者1200余人次,手术850余台,其中四级手术占比90%。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已开展心包剥离、二尖瓣闭式扩张、动脉导管结扎等心脏手术;1991年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992年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移植动物实验,成为四川省这项研究的开拓者;1996年在四川省率先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成为学术技术的新闻热点;2008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2010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2012年在地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治疗,2018年又在地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全腔镜下心脏手术,目前单操作孔全腔镜下心脏手术居省内领先水平,大血管(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居省内先进水平。
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基地于2014年评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一支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3年主治及以上医师10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依托仁济医学模拟中心,拥有各种外科操作模型和高级模拟人医学模拟培训系统,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种教学培训。并且注重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目前在研的省市级课题5项,并且科研课题“心肌动力成型术的动物实验研究”、“电化学与区域给药设计治疗晚期肺癌临床研究”均获得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华西医院协研课题“我国创伤及胸伤的特点、分型与评分”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科研项目获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新技术获市卫生局优秀新技术奖。近3年学员发表SCI论文15篇,单篇影响因子达16.46。同时,胸心外科基地的学员毕业后大多留院工作或就业于地方三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