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阵地

榜样力量 标杆魅力——王健

党委办公室  |  2019/09/12

导语: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锦江河畔,一代代二院人把“仁爱济民、勤慎服务”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把患者放在心中,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温暖,努力回应生命的诉求,以最坚定、最自觉、最实在的行动书写着百年大爱、仁济天下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妙手与仁心完美结合的典范。

王健,主任医师,博士后,神经内一科主任。

高超医术助截瘫大学生站起来

面对患者绝望的眼神,面对患者家属的质疑,王健用他专业素养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赢得了患方的高度信任,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截瘫患者重新站了起来。

即将从名牌大学毕业,原本意味着开启更加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家在成都金堂农村、就读于吉林的林晓(化名),却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险些遭遇一场重大的人生变故。原来,林晓因视神经脊髓炎加重导致双下肢截瘫,好在有市二医院果断采取多学科联合诊疗,助她重新站了起来并及时重返学校。


吓得不轻:抬不动腿,紧急回川求医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顾名思义,其临床以损害视神经与脊髓为主,视神经炎发作,失明比例达40%,脊髓炎发作也严重致残,甚至引起病人呼吸衰竭、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该病在损害视神经与脊髓以外,对大脑和脑干也有损害,而脑干损害区域中有一处就是呕吐中枢,所以容易出现顽固的呃逆或呕吐。

现在回想起来,林晓早在大二时就已发病。当时她持续呕吐历时一两个月,但她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一直看的是消化内科。2016年1月,重庆一家医院确诊她患上了视神经脊髓炎,随着症状逐渐缓解,她对该病却没有持续予以足够的重视。到2017年寒假结束,林晓开始感觉皮肤表面刺痛、继而胸以下躯体和下肢有时没感觉,但为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结束相应课程、不落下毕业论文等,她还是急急忙忙地回到了学校。

“到教室要爬楼梯,我渐渐感觉双腿越来越没力气,走两步就要喘,后来竟然连腿都抬不动了。”这可把林晓吓得不轻,其父闻讯,第一时间将她接回成都对症治疗。在成都某医院,林晓接受了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的冲击治疗,但就在出院当晚,她惊恐地发现,“我竟然连脚趾都翘不来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父母带着林晓向市二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王健紧急求助。


放手一博:联合治疗,尽可能改善症状

那天,第一次出现在王健主任面前的林晓,颓然坐在轮椅上,泪水止不住地流。经初步诊查、询问病史,马上办理入院,在她入住病房后,王健主任第一时间组织了全科病例讨论,考虑到林晓如此年轻但症状严重,决定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清除她体内有害的自身抗体,以尽最大可能改善症状。

林晓的家人起初对甲基强的松这种激素心存疑虑,担心对她的胃不好,王主任就告诉他们,现在她病这么重、拖了这么久,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必须放手一博,与此同时,ICU医生精心为林晓制定了血浆置换的详细实施计划。在林晓接受血浆置换的整个过程中,ICU医护人员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钙、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和防治。而像林晓这种情况,住在ICU本来最为稳妥,但考虑到林晓家里经济不宽裕,王健决定让林晓留在神经内一科,在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同时,定时到ICU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我以为我再也站不起来了,躺在病床上,我成天都在哭。医生一来查房,我唯一问的问题就是我能不能好、能不能好……”林晓说,印象中,不管是主管医生还是王健主任,每天都要来看她三到四次,笃定地安慰“没事,你肯定会好的”。在激素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交替进行两三次后,林晓感觉脚下有些气力了;到她入住市二医院的第五天,在医生们不断的鼓励下,她终于满心欢喜地下床了!

神经内一科和ICU的通力合作下,林晓顺利接受了联合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后来,林晓转入康复科接受神经功能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康复训练。恢复正常行走的林晓在入院约两周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笃定,是来源于精准和高超的医疗技术的自信,更是对病患心理上强大有力的支持。协作,是为生命照进的光亮,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为生命起航助跑。虽不是超人,却需要有超人的坚韧,那怕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这正是医者仁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