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器械临床试验专栏

呼吸内科专业组

学科建设办  |  2022/06/15
一、科室介绍

1、科室历史

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立于1985年,目前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师团队,技术领域覆盖目前呼吸内科专业的全部一线技术,1999年率先在成都地区呼吸科成功开展气管支架置入术,2010年成立了以呼吸内科为主体的院内科研平台-呼吸研究室,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教学能力,承担多项省、市课题,且在同行业享有较高的专业声誉。2010年被评为医院“标杆科室”及院内重点专科。2013年通过四川省学科建设单位的评审,2018年通过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的评审成为达标单位,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科室规模,专业人员队伍,诊治病人能力等方面在市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2、临床服务能力

现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立项时间2013年)、国家PCCM达标单位,省级哮喘专病门诊项目示范点,国家戒烟门诊示范点。目前拥有医护人员164人,博士7人,硕士6人,其中护理硕士5名。开设有个9个亚专业及5个专病门诊,牵头成立了包括肺结节、间质性肺疾病等多学科综合治疗(MDT)项目,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系统化、个体化、规范化及全过程、全周期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科室现有病床295张,设有5个普通住院病区,1个RICU病房。拥有包括电子支气管镜、气道超声内镜,大型肺功能、有创、无创呼吸机及多导睡眠监测仪等近5000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年收治患者9000余人次,开展支气管镜诊疗近3000例,肺功能检查7000例。内科胸腔镜,肺栓塞的肺血管介入治疗及ARDS跨肺压指导下的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氩气刀、冷冻在中心性气道狭窄中的应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及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大国内先进水平,临床服务患者除成都地区外,还覆盖西南地区多个省市。

二、主要研究者

颜浩,男,1963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呼吸专业组负责人及PI。1985年参加工作,1997年至今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已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并在奥地利林茨市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半年,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及肺部肿瘤等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各种呼吸操作技术如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在省内率先开展气道支架置入术,先后引进经纤维支气管镜保护毛刷采样及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内科胸腔镜及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等新技术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气道炎症性疾病及肺部肿瘤的诊治。先后荣获成都市"百千万工程"人选、成都市卫生局系统"青年科技之星"称号,并被评选为成都市卫生局首批科技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呼吸专委会委员兼哮喘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常委;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常委;四川省防痨协会常委;成都市呼吸专委会委员;成都市防痨协会委员;成2013年带领科室创建了四川省卫生厅乙级重点学科在建项目。参与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的科研工作,承担并完成了肺癌的系列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肺癌微血管生成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

曾参加 GCP相关法规、试验技术及SOP 培训并获得证书,参与多项GCP研究的工作。有明确的职责且本人知晓,有统筹管理科室资源的能力,可以保障药物临床试验的人力、物力投入,具备处理研究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专业组人员组成

姓名

性别

技术职称

研究职务

颜浩

主任医师

专业组负责人、主要研究者

徐婷

主治医师

秘书、资料管理员

解梅

主治医师

质控员

杨茵茵

主治医师

质控员、研究医生

邓正旭

副主任医师

资料管理员

刘永琪

主管护师

研究护士、药物管理员

曾嘉涛

副主任护师

研究护士、药物管理员

向阳

主管护师

研究护士、药物管理员

米巧

住院医师

研究医生

苟冶然

主治医师

研究医生

付道芳

主治医师

研究医生